|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1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换个视角看现金贷:有些人根本就不配借钱

[複製鏈接]

105

主題

2

好友

605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2020-3-19 20:37
  • 簽到天數: 767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61
    威望
    605
    主題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7-12-7 11:39:49

           有一面大旗叫“普惠金融”、有一面大旗叫“拉动消费”。从P2P到现金贷,他们都很爱举这样的大旗。

      是,在他们那里借款的人,十有八九在传统银行体系里借不到钱、或借不够钱,即时消费的需求不被满足,因此才会投靠高息平台。

      现金贷也由此得了理,“愉见财经”常听他们的言语中有“帮人提前过上好生活”、“救人于资金燃眉之急”、“用金融推动消费”之类的说辞。

      这样的“好借贷”有吗?凭心而论,当然有。我采访过借钱买一辆摩的为了拉客的小年轻(这里权且先不讨论非机动车违法载客的问题),再用拉客挣来的钱还贷;我采访过借钱给突然重病的孩子治疗的单亲妈妈,再用自己之后的收入和问亲戚好友借来的钱还贷……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但问题是,在现金贷贷款族群中,他们占比有多少?这里没有公开的数据可查,但估计大家都能想见,这样的借贷属于少数,在某些平台甚至只是个案。

      那么余下的借贷呢?尤其是,谁在借那些综合息费率百分之几十、上百的现金贷?什么样的在传统金融机构都借不到钱的人群,能为现金贷平台一年贡献几亿的利润?

      有一名不愿具名的金融业高管,基于他们做过的调查,私下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大多数现金贷借款人都有一个共性:缺乏自控能力。

      不管是借钱打游戏买装备、借钱谈恋爱、借钱购物吃饭请客充面子、赌输了借钱翻本……不得不说,拉动消费是好、提前消费没错、让自己过得体面一点也没问题,但问题出在,这一切的边界在哪里?

      第一条边界,是压根没有即期消费能力的及时享乐,就为了这份享乐的“即时性”、为了提前这份享乐,究竟值得付多少利息?付的利息越高,反过来证明,借款人的“需求延迟”管理能力越弱。

      第二条边界,是对自己还款能力的确切评估。那些陷入以贷养贷恶性循环滚雪球的、裸条到最后只能靠裸睡还债的、辞职退学逃逸的,等等恶性事件的起因,是在借的时候就对还款没有把握,“脑子发热”。

      那么反过来,看平台方,这样的借贷助长了什么?一定边界之内的借贷,没有问题。消费、娱乐,给经济和个人都带来活力,人之常情。但超越了边界的借贷,即便在借款平台自体的商业逻辑里能够成立、能够赚钱,但对社会而言,其实最后买单的是别人。

      自制力对人生的作用不言而喻。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找了一群孩子做实验,给每个孩子一块糖,能忍住等大人回来后再吃糖的孩子,就奖励两块糖。跟踪实验发现,那些有自制力、可以做到需求延迟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表现更优秀。

      换做你是“及时享乐型”高利率现金贷借款人的父母或师长亲朋,也许没有几个人会支持借款人申请这笔借贷。从家庭到学校、到成年后的自我教育,我们的教育里都包含了自制力的部分,好的教育造就好的社会人;而超越边界的现金贷,恰恰走向了理性的反面,提供诱惑,给缺乏自制力的年轻人提供了“姑息”的空间。

      现金贷的催收,则又提供了另一种“姑息”——让别人替你还。

      这两天“愉见财经”在做现金贷催收方面的调查,说实话我觉得坊间传言的那种“武力型”催收(比如把人打一顿)其实在现金贷领域使用得很少(为了几百几千的小额借贷不值得担大成本),但给借款人亲朋好友不停打电话、甚至言语威胁的“骚扰型”催收,却使用率极高。


      一人之失,在这套机制下又被放大成多人一起承担麻烦结果。一般最后还钱的,还不是借款人爹妈嘛。  有个现金贷平台老板曾这样向我介绍风控经验:“他控不了,他爹妈控得了就行。”我这两天采访的一家专业外包催收公司,还有美其名曰的Fintech催收、大数据催收,说到底,就是扒借款人在各处留下的通讯录、联系人的黑数据,然后100个骚扰电话打给这些亲朋好友。我采访到一名借款人的室友,不堪骚扰之下只能换手机号码。

      所以,现金贷:长尾需要服务,但边界需要控制。

      一家公司的优劣又岂止一张财报,一家公司的责任又岂止股东满意。在整个社会及金融生态体系中,价值守恒的链条被拉长,因果轮回变得复杂。种下的因、灭失的价值,可能会滞后并扩散到整个生态中,最终大家来承担。P2P的浩劫,已是一例。

      格局大者,且为生态种善因。

      因,是不灭的。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0-3 06:23 , Processed in 0.02549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