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資訊] 权威专家解读共同富裕:防止“脆弱中等收入人群”掉队

[複製鏈接]

4010

主題

0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9-13 10:53
  • 簽到天數: 454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8
    金錢
    4606
    威望
    17053
    主題
    4010
    樓主
    發表於 2021-9-1 10:04:48
    “共同富裕”、“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三次分配”……
    在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一系列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概念喷薄而出,瞬间成为整个舆论场最热门的话题。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与此同时,近日,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对共同富裕做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要继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情办好,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一系列重要概念的提出,背后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国家、社会乃至各类市场主体应当如何齐心协力来推进共同富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近日对国内收入分配研究专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进行了专访。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让家庭年收入10万-20万人群掉队,
    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等保障
    NBD: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在您看来,未来应如何从制度上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与此同时,我们又应如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更多中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
    李实:在我看来,扩充中等收入人群主要依靠两个途径:
    第一是稳定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不至于让一部分处在边缘状态的人群下滑。这里说的“边缘状态”,指的是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在中等收入人群中偏低,他们属于比较脆弱的中等收入人群。目前,这些人在中等收入人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第二个途径是让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有更快的增长,让他们成为中等收入人群。
    不过,上述两个人群有比较大的不同,因此要对这两个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促进方式:第一个人群要稳定,第二个人群要增长。
    目前,中等收入人群的划分方式主要考虑收入高低。按照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标准,一般将2018年价格下家庭年收入(典型的三口之家)介于10万~50万元之间的家庭定义为中等收入家庭。
    但目前在这个人群中,相当于年收入处于10万~20万元的三口之家水平的群体,比重还比较大,这些人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脆弱中等收入人群”。他们刚刚越过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收入分界线,如果遇到一些冲击,比如自然灾害、突然失业、疾病等等,就很有可能会滑落到低收入人群范围内,甚至可能成为困难群体。
    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因为他们的收入相对不够稳定,要保障他们收入稳定,关键就是:一要想办法稳定他们的收入;二要稳定他们的就业;三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具体来说,收入和就业的基础是要保持经济发展格局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如果经济能保持较高的增长,并且带动就业增加,就会存在着对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就可以保证相对的充分就业。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来说,就不容易出现很多人失业的状况。
    而在社会保障方面,为了防止出现“脆弱中等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情况,需要有健全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同时,在脆弱的中等收入人群中,年轻人比较多。他们的需求更多体现在子女教育和住房等方面,如何能提供更好的保障方法,帮助购买住房比较困难的年轻人群体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一些困难,在这些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相关的政策。
    除了要保障比较脆弱的中等收入人群的稳定以外,更多的工作是要让低收入人群能够更快成为中等收入人群。
    低收入人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让这些人群全部成为中等收入人群眼下还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保持5%~6%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且能保持充分就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成为中等收入人群,也就是依靠经济增长带动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
    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还要考虑到,在低收入人群中存在一个收入相对比较高的群体,他们的收入已经比较接近中等收入人群的标准,一般来说,这些人群包括城市中的部分农民工以及一些新业态就业人员。不过,这类群体一般以年轻人为主,收入时高时低,相对不是那么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促成这些低收入人群中最有潜力者跻身中等收入群体,为此要高度关注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来帮助他们实现收入的更快增长。
    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满足这一群体的住房需求、医疗健康需求、教育需求等多方面需求,用一系列配套举措促进他们的收入增长。
    比如说,这一群体普遍面临学历较低、技能较低的问题,就需要针对性地增加一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畅通向上流动通道:让父辈的收入和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收入
    NBD: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在您看来,如何保证向上流动通道的畅通?未来又应如何扩展居民收入和财富上升的空间?
    李实:向上流动通道实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收入流动性。
    在一个社会中,收入总是分层的,有些人收入高,有些人收入低,但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收入分层一直在变动。
    具体来看,很多年轻人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收入没有那么高,到了中年以后,收入就会相对比较高,到了老年收入会更高。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在劳动就业的前期收入相对较高,但在后期收入相对较低。
    从总体上看,社会收入的分层不应该固化,而应当处于相对流动的状态。低收入人群也有希望成为中等收入人群甚至高收入人群,在一生中大家都有这样的机会,这就表明向上流动的通道是比较畅通的。
    第二个方面则是“代际流动”的问题。所谓代际指的是父辈和子辈的收入是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如果说父辈和子辈的收入关联性非常强,父亲是高收入人群,孩子也是高收入人群;或者说父亲和孩子都是低收入人群,并且代代相传,这就会形成代际不平等的固化,这也是需要避免的。
    数据来源:Wind
    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让父辈的收入和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收入,也就是说代际之间收入不应有很强的关联性。这样一来,子辈的收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取决于父辈的收入水平和背景。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能够让社会形成一个更加竞争的环境,人人都能有同等的发展机会。比如说找工作,大家同样都靠竞争取得,谁更优秀谁找到工作,而不是靠背后的人际关系。一句话,要让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能起更大的作用。
    同时,还要进一步消除人的能力上的差别,阻断父辈的影响。如果父辈受过很好的教育,积累了很多财富,然后他们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将这种优势转移到子辈身上。这样一来,子辈在能力上就有了很好的积累。当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这些家庭的子辈就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更加公平,尽量追求人力资本的均等。
    这种公平不能依靠私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只能依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这主要涉及我们整个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城市远远优于农村;城市当中的名校和非名校的教育资源不公平等等。
    这些不合理的结果,就是造成一部分人群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另一部人群能够通过各种父母背景等因素接受更好的教育。
    虽然说从高考制度上说,不存在什么人情关系的因素,但从现实的结果看,还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群体或者大城市的群体上优质大学的机会更高。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代际流动性减弱的问题,对个人的收入流动性也会造成明显影响。
    上述现象的存在,意味着我们要致力于人力资源投入的均等化,要实现同等和同质的分配。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0-4 17:18 , Processed in 1.01988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