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从造船到观星,上下求索科学路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1 11:5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果不是天文学,王绶琯或许会成为一位最优秀的造船工程师。

    1923年1月,王绶琯出生在福建福州。他13岁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本想当海员的他由于眼睛近视,只能改学造船。1945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资格,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进修。

    其间,他却被一墙之隔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深深吸引。1949年,王绶琯给时任伦敦大学天文台台长的格里高利先生寄了一封求职信。他得到了进入天文台工作的机会——1950年,王绶琯正式受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开始了他的天文学生涯。

    如此大跨度的转行,无疑有些冒险。但这样的“冒险”始终伴随着王绶琯的科学生涯。

    1952年,王绶琯受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的邀请,回国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事业中。彼时,“大地测量与绘图”是国家急需的任务,王绶琯这个观星的人,承担了测量任务——他接受了提高授时信号精确度的任务。从未接触过授时的他带领团队,克服仪器有限、技术陈旧等困难,边学边干,在不到两年时间,将授时精度提高到百分之一秒,让“北京时间”更准确地响彻华夏大地。

    改革开放后,王绶琯又变成了制造观星设备的人——研制射电天文设备。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射电天文兴起之时,王绶琯就在关注这个学科。195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建立起自己的射电天文研究队伍,王绶琯就是主要筹集人。改革开放后,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1984年,王绶琯带领团队在北京密云建成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在国际射电天文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绶琯和苏定强等人又共同提出“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2012年9月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的LAMOST启动正式巡天。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兼大口径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5 02:06 , Processed in 1.01579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