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直言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费负担比美国高35%,他反映的虽然只是汽车玻璃的情况,但在整个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今年12月2日,特朗普税改法案在美国参议院通过,减税规模为1.4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2016年GDP的120%。这一参议院版本和11月16日通过的众议院版本在中和后将提交特朗普签字,最快年底前有望变成法律。
参议院税改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美国公司税从35%降低至20%。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参议院版本为7档,最高税率为38.5%,众议院版本为4档,最高税率为39.6%。两院的减税细节上虽有不同,但都降低了个人税和企业税。目前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率在发达经济体中非常高,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法定税率为21.7%。
特朗普说,税改将帮助美国经济增速重返3%以上。美国税收基金会测算,税改将使美国GDP增加6.9至8.2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
特朗普税改对中国税改形成了某种倒逼。那么中国税改会往哪里走?
中国税改方向不是大规模减税
根据2014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从税制和税负角度看,要点如下:
【改革税制】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地方税体系,坚持清费立税,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作用。税制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
【稳定税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保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合理控制税收负担。
【六大税种改革方向】增值税改革目标是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消费税改革目标是增强调节功能;资源税将扩展到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现行排污收费将改为环境保护税;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注:税种有的改革,有的增加,有的扩展,但显然不是以减税为方向。)
此外,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改革方向。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侵蚀税基、转移利润、制造税收“洼地”,这被视为“影响了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不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中国减税的空间大不大?
虽然中国财税改革方向不是大规模减税,但结构性减税的空间是有的,也在减。
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出六方面减税举措,涉及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创投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等。
比如,经过几年努力,小微企业减半征税的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已经从6万元提高到5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应纳税额在30万元到50万元的小微企业户均减税5.9万元。
又如,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前三季度共减税1300亿。
从7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由4档减至3档,取消了13%的税率,农产品、化肥、天然气、自来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关乎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
在营改增方面,去年5月至今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
从今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75%。
创投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已经开始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试点。从今年1月1日起,对创投企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可享受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投资主体由公司制和合伙制创投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扩大到个人投资者。
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推至全国。还有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19年底,例如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将这一优惠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合法合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按规定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企业)所得税等。
不难看出,上述减税措施的一个重要服务对象,是“双创”人群。
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税负高?
中国未来要加强社会建设,要强军,要在公共卫生医疗等方面补课,要应对老龄化挑战,支出的上升趋势是刚性的。今年的名义财政赤字目标是2.38万亿,但全口径实际赤字则远不止这些,还要考虑地方专项债券、地方置换债、长期专项建设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因素。实际财政赤字率已经超过3%不少,税负总量难以大减,只是结构性减税有空间。那么中国税负到底高不高,为什么大家觉得高?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以前刊登过文章评价中国的宏观税负。(具体见文章:《中国宏观税负并非全球最高,关键是公共服务要让百姓满意》)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外界引用较多的中国宏观税负是37%,但官方认可的数字是30%左右。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卖地收入”)之后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四者相加后再扣除交叉重复部分。官方据此测算出来的2014年和2015年中国宏观税负均为29.1%,如果加上土地出让净收益(“卖地收入”减去成本补偿性费用),2014年、2015年宏观税负分别为30.5%、30.1%。这一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宏观税负38.8%的水平、发达国家平均42.8%的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
但为什么企业还觉得高?原因是中国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绝大部分税收都来源于企业,困难和亏损企业不赚钱也要缴流转税,压力很大。
而老百姓觉得税负高,实际是把生活负担压力大和税负高理解成了一回事。税负主要是拿来提供公共服务的,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宏观税负高达40%-50%,但同时实行高福利政策,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基本或大部分由国家买单,高税负带来的不是高痛苦而是高保障。
而中国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存在着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是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中国大部分财税专家都认为,中国财税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征收,而在于支出。由于预算支出不透明,钱都花在哪里了?转移支付和政府性资金花的效率如何?花的过程有没有监督和评估?都亟待改善。
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有很大下降空间
其实,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感,不止是税负,还有很多非税负担。
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他在报告起草时亲自加了“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这句话,意思是去掉不方便老百姓办事的条条框框,政府官员不要轻易扰民。
总理举过一个例子,说新闻联播报道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国家深海中心基地建设,这是国家投资项目,按原来的管理审批程序,有好几道,要盖几十个公章,至少要两年。现在中央把有关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两个月就落地了。从这个例子看,下放权力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效率。
“蛟龙号”是国家项目,审批尚且如此,一般民企面对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三扇门,“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山,压力就更大了。总理也讲过一个故事,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毕业生回家乡创业,办一个书店,在多个部门跑了30多趟,花了不少钱,历时三个多月,总算办起来了。但开业后各种检查、收费、罚款就跟着来了,没钱就拿书,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最后,他一气之下关门不干了。
应该说,这些年,通过“放管服”改革,企业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在持续上升。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近3年中国营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但不可回避的是,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放,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等限制仍然较多,下放的权力不配套、不衔接、不到位、变相审批不时发生,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服务意识不强,“霸王条款”屡见不鲜,群众和企业仍然深受证照、证明过多之累,办事慢、办事难之苦。
总理还举过一个饲料企业的例子,有饲料企业反映,在取得饲料生产许可证以后,每生产一种饲料还要单独申请批准文号,在配方、商标、产品代号、商品名称等任何方面稍作调整就要重新申请新的批号。有些产品政府部门不仅管到品种,还审到工艺、批到配方,企业要支付专家评审费、检测费等多种费用。“品种、工艺、配方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改进、创新的,很多还涉及商业秘密,凭什么去批?”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用“56789”来概括,“5”是民企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6”是国内民企的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7”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了70%,“8”是城镇就业超过80%,“9”是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但是,目前民企在享受准入、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待遇还不公平。不少领域如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等,进入门槛高、审批多、手续繁等,许多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稳定一致、长期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保护产权的制度环境,继续搞市场经济、开放经济、加强法治建设的大环境,更注重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环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方面让大家看到新希望,吃下定心丸,则特朗普再多减税,也动摇不了中国企业和国人的信心。 总结一下,中国的财税制度要改革,但税改不等于大规模减税,主要方向应该是直接税改革;其次,结构性减税、企业减负、规范非税收入,还有不少空间;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把制度性交易成本看作一种制度税和麻烦税,那么制度税越低越好,越减越好,麻烦税越少越好。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top/)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