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法兰柴思事件 [打印本頁]

作者: mameiyue    時間: 2013-2-21 14:24
標題: 法兰柴思事件
               导读

  延迟者

  唐诺

  “在纯洁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

  “快速。”

  ——安贝托·艾柯《玫瑰的名字》横沟正史笔下的日本名探金田一耕助,他探
案最醒目的特点之一是诡异且带着宿命威吓的连续杀人,这是小说的卖点,但叫人
没办法的是,这也为这位乱头发的名探带来嘲讽——怎么搞得总是所有人都快被杀
光了他才破案? 相形之下,英籍的古典推理女王阿嘉莎·克里斯蒂便自觉且幽默多
了,她不待别人开口先行自嘲:在她一部小说中,她通过书中自己化身的女推理作
家奥利佛太太说:“在我笔下那名吃素的芬兰神探得到灵感之前,已足足死掉八个
人了。”

  我们读推理小说的人当然不难理解,推理小说中何以人命如草芥死个不停。死
亡,从阅读层面来看,是即溶式的高潮,多少可以保证看书的人不马上打瞌睡,如
果说一次死亡的提神效果能持续三十页,那八次安排均匀的死亡的确能让人撑完一
本二百四十页的小说没问题:就情节安排一面来看,死亡则是旧线索的戛然而止,
简单造成迷宫中的惊愕死巷效果,是推理作家逗引读者的最方便手法——所以说作
家读者双方心知肚明。其实,较磊落的推理作者倒并不讳言这个,像s .s .范达
因就讲过,“缺乏凶杀的犯罪太单薄,分量太不足了,为一桩如此平凡的犯罪写上
三百页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毕竟,读者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必须获得回馈。”

  然而说真的,范达因话中那种忧心劝告的意味实在是多虑了,我们不论从推理
作家的职业心理状态还是从现实作品不断呈现的结果来看,推理小说中,死亡,只
会被用得太多而不是太少,用得太重而不是用得太轻。它是特效药,但也跟所有特
效药一样,其最大危机便在于被过度使用,且兼带不怎么好的副作用。当死亡愈多、
死得愈诡异离奇或愈残暴,死的人愈重要、地位愈高、财富愈巨,小说本身往往相
对的单薄伐善可陈,两者互为因果,成为恶性循环。

  也因此,我个人常想,推理史上有哪几部名著是不靠死亡卓然而立的呢? 或者,
在众多分类排行之中,该不该增设这个相当有意思的栏目:“非死亡”的最佳推理
小说暨十大排行榜? 我个人之所以认为不存在死亡的推理小说有意思,首先,在于
它暗示了写作者的勃勃自信与勇气,敢于不依靠死亡所必然挟带的感官刺激来吸引
人;然后,如果这份自信和勇气没失败的话( 当然也可能失败,失败意味着这是一
卒没人看的无聊小说) ,那就更有意思了,因为写作者得填补死亡不在所失去的戏
剧效果和磁场,这便代表着这本推理小说本身的饱满丰厚,换句话说,它得更巧妙,
更深沉,或更具想像力。

  铁伊这部《法兰柴思事件》便是这样一本小说,如果有上述排行,我相信就算
它不是第一,也必然排在前三名。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top/) Powered by Discuz! X2.5